Friday, April 04, 2008

"能把握的,也只是當下。。。" Do you understand?

受访者:淨慧長老
整理、報道/星洲日報: 陳民傑tmengkiat@sinchew.com.my
Source: “菩提树。 善知识。" on 星洲日报。活力副刊。 on 03-Apr-2008
Edited by:萨克机械no.5

Special thanks to 民傑 of the generous sharing of the e copy of the article.


問:“生活禪”,是一個新興的概念嗎?

答:禪,本來就是該落實在生活。一天有24小時,這就是生活的過程,也生命的流程。修行,如果不在這個地方修,要到哪去修呢?“生活禪”,是就現代人們漸漸注重生活品質的趨勢而提出的概念,生活本身,就是修行的核心內容。


問:如何把禪修落實在生活上?

生活不管怎麼忙,都要撥出一些時間來禪修。打坐是很好的方法。古人說: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。禪也是如此,要自己去體驗、感受。比如你接觸某個東西,當下的感覺,是直接的。禪就是這樣。若再進一步去思維:這是木頭、這是石頭,那就不是直接的感覺了,而是淪於“木頭”、“石頭”的概念。

我們的心往往不在當下,不是在回憶過去,就是在謀劃未來。當下是什麼?卻不知道!如果每一念都可以回到當下,你的心便會處在非常安定的狀態。生活中,這確是很難做到。

打坐是很好的練習。觀照當下一念,是修禪的方法,也是佛教修練的主軸。想著過去,是妄想;想著未來,也是妄想。當下是不是妄想呢?也是妄想,只是,當下即是把心念集中在一點,守一不移。古德說:能守一,萬事比。只是觀照當下一念,佛法便可以自然地在生活中付諸實踐。

平日生活也可以這般練習:你坐在這裡,你的心在不在這?佛法的修練,就是注意這當下一念。實際上,我們的心念能把握的,也就只有當下一念。過去的已經遠去,未來的也把握不了。

如果真正學到這個方法,你在社會上的工作,會做得更好。比如,在面臨決策的時候,清明的一念是最重要的。每天撥出一些時間打坐,當然,不要在打坐時掛念著還沒完成的工作。實際上,這樣的修行功課,會使你的精力更加旺盛,工作變得更有效率。這不是做一次就能見效,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。


問︰念阿彌陀佛,也是“守著當下一念”?

答︰念阿彌陀佛是一個方法,觀呼吸也是一個方法,只要守著一個方法,一門深入,心無二用,這個制止妄念的方法便能讓心安靜下來。要達到守一不移,有兩個問題總在干擾我們,一是雜念,佛教叫“掉舉”,指這個心“掉下去舉起來”,就是心不定的意思。另外,當你守一的念頭不是很清楚時,瞌睡來了,這叫“昏沉”。

守一不移如何來克服昏沉和掉舉?守一就是要專注,在專注的同時,讓你內心智慧的觀照很清楚。這叫“清明”,清楚明白,就不會昏沉。然後要綿密不斷,綿密,指的是正念能夠連成一片,那就不會有昏沉、妄想。

如何制止妄念,我提出六個字︰“專注、清明、綿密。”這個專注在開始做的時候可能不會連成一片,有一念是正念,誒,忽然中間插進來一個妄想,你再把心念收回來,又插入一個妄想……這個專注是一點、一點。把這一點、一點連成一條線,妄念就不會進來。持續訓練,至少靜坐的時候,有幾分鐘時間,比如有八分鐘、十分鐘達到沒有雜念。保持一個小時沒有雜念,很難,如果能夠做到五分鐘沒有雜念,那就很了不起了。把這個五分鐘慢慢延續下去,那就能連成一片了。

這就是守一不移,到了這樣的程度,你的心一定是很清明,智慧便開發出來。當一個人胡思亂想的時候,叫他寫一篇好文章,他是寫不出來的。要把胡思亂想的心停止下來,然後進入到寫作的狀態,才能夠寫得出文章來,這個是有一定的道理。


問:若沒有導師在身旁,該如何學習守著當下一念?

答:所謂觀照當下一念,只要你懂得入門,你就會了。這不是很深奧的東西。觀照當下一念,並不是“脫離實際”來觀照。比如:你現在在喝茶——你是不是真的在喝茶?

每一個當下,都是修行。生活,指的是我們日常的柴米油鹽、起心動念,這一切,都應當從外邊回到心裡來。從過去回到現在;從未來回到現在,如此訓練,你做事就會變得很有效率。那就是修行。喝茶的時候便喝茶,不是邊喝茶邊想著阿彌陀佛。那是沒有活在當下。不要有第二念,專注在你生活當中的每一件事。生活,這個“大題目”很廣泛、很豐富,事事都是修行的資糧。

0 comments: